联系电话
4000-920-999
公众号
关注吉的堡教育
如何让孩子学会自律?这位家长找到了答案!
2020-05-28
大人缺乏自制力的表现:
“早起时跟自己说:倒数三十秒,数完就弹起来。然而数到15就睡着了……”
“就写完这段话我分了三次,中间还分别刷了一次朋友圈和吃了零食。”
想减肥,管不住嘴;想运动,迈不开腿,想早睡,还是躺在床上刷起手机…
综上所述,不管大人还是小孩,自律都是个稀缺货。
自律性所体现的自制力,是一个获得更高成就的人要具备的重要品质,它将影响着一个人日后的学业乃至他的一生是否成功与幸福。
01
案例说明自律的重要性
对于孩子来说,自律与专注力同样重要,没有良好的自我控制、自我管理的能力,很难完成自己设下的目标。
心理学上有个特别有名的棉花糖实验,让4岁的孩子待在一个房间,告诉他们,棉花糖可以随时吃,不过,如果等到实验人员回来再吃,就可获得更多的棉花糖。
实验开始,有的孩子立即大口吃掉;
有的坚持了一会,最后没忍住;
有的孩子不断用唱歌、自说自话的方式转移注意力,坚持到最后,得到了更多棉花糖。
实验结束后对这些孩子跟踪调查发现,能坚持的孩子明显比其他小孩更优秀,更受人欢迎、工资更高等等。
而那些立即吃掉棉花糖的孩子,人际关系较差、不善于应对压力、注意力不够集中……
02
培养孩子自律性的几点建议
1. 帮孩子找到感兴趣的事
自律是什么?通俗说就是一种自控力,即克制自己想做某事的冲动。
举个妈妈们都深有体会的例子:我们都曾有过买衣服的冲动,很多当妈的人说,以前怎么克制自己都不行,有了孩子,这种冲动下降了很多。这其实很能说明人的忍耐力是有限的,动机才是自律的关键。有了爱子之心,知道要省钱养子,动机强大了,自控就不难做到了。
所以,当孩子被逼着自控,自身没有自觉性,是做不到真正自律的。
比如:有一个妈妈说,她家孩子每天上幼儿园都迟到两个小时,她就和孩子约定每天比前一天提前10分钟到校,同时和老师商量能否表扬一下孩子的进步。孩子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,每天真的按照约定提前10分钟到校,直到最后他做到了不迟到。在这个过程中,妈妈是睿智的,她在不知不觉中通过孩子希望得到表扬的兴趣点,帮助孩子做到了自律。
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,会使一个人意识到抵制玩乐的诱惑,意识到把时间白白浪费掉的可惜;也会使一个人愿意制定计划,愿意坚定执行,因为他知道,这会让自己离自己热爱的未来越来越近。
2. 帮助孩子认识和管理时间
在自律的反面,有个词叫拖延:
“作业周一交,我明天晚上再完成”
“爸妈还没催,我再多玩会手机”
“没事儿,再睡会,上学应该不会迟到”
“反正不急……”
成人眼里,孩子经常有一种主观拖延现象,总是推迟应该完成的事情,显得拖拉磨蹭。
父母可以先教孩子遵循时间计划去做事,给孩子制定时间表。
比如当孩子做一件自己不太愿意做的事情时,让孩子自己给出一个完成时间,告诉他在这个规定时间内做完后,剩下的时间就可以自由支配。
3. 帮助孩子树立守规则的意识
凡事设一个合理的规则,是培养规则意识的重要开端
规则是什么?
就是定出来让人遵守的做事规程和行动准则。
比如:我不允许孩子过多吃甜食,只设定某些特殊的节庆日来品尝一些甜食;零食也几乎不成堆的买回家,而是每周去一趟超市,每次约定好只买两样东西……这样一来,儿子很小就表现出不错的自律性。
一次,带儿子买完零食,他说又要吃火腿,可在家我已经跟他约定好只买两样,我想看看他能不能遵守。
于是对他说:“买了火腿,就得等两周后才能来超市了(违反约定的惩罚是两周不能来超市),你自己决定。”
儿子想了想,还是选择了不买,那时他只有三岁多。
规则一旦建立,就不能违反,违反就要惩罚,孩子为了避免惩罚的后果,会逐渐学着约束自己。
4. 孩子的自律,根源在于父母
原创声明吉的堡成长中心以“启思育能,伴行成长”为目标,从德智体美劳素质教学解构课程体系,全面升级跨文化课程与素质课程融合一体的『五育成长』体系,希望能够启发更